芹菜
欧亿ouyi(中国) > 作物种植管理 > 蔬菜 > 芹菜
芹菜黄萎病

病害名称: 芹菜黄萎病 别名: 分类:真菌病害
病状:
芹菜、西洋芹苗期染病后,生长缓慢,当气温达到20℃以上时,叶色由绿变为黄绿色,致幼苗萎蔫或枯死。成株染病在高温季节叶片无光泽,叶色变暗淡,严重时叶片失绿或脉间叶肉出现黄绿相间斑驳,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或根及根颈部、叶柄变为红色,根系腐烂致整株枯死。
发病条件:
1、土温高或气温20~32℃利于发病,气温28℃发病重。低于7.7℃或高于36℃发病轻。
2、生产上干燥地块、育苗畦、连作地易发病。
3、种植密度大,株、行郁闭,通风透光不好, 发病重;氮肥施用太多,生长过嫩,抗性降低,易发病。
4、土壤黏重、偏酸;多年重茬,田间病残体多;肥力不足,耕作粗放、杂草丛生的田块,植株抗病性降低,发病重。
5、肥料未充分腐熟、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同一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。
侵染循环:
尖镰孢菌芹菜专化型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病菌发育适温28℃左右,最高36℃,最低8℃。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留在土中越冬,翌年条件适宜时,病菌从芹菜的幼嫩细根入侵后,致寄主皮层破裂或腐烂,该菌侵入后多寄生在根或根颈及叶柄维管束中,由于菌丝大量繁殖,致营养物质或水分向上运输受到妨碍。
防治方法:
1、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,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;并深翻地灭茬、晒土,促使病残体分解,减少病源和虫源。
2、选用抗病品种,选用无病、包衣种子,如未包衣则种子需用拌种剂或浸种剂杀菌;
3、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,以提高田间湿度,减轻蚜虫、灰飞虱危害与传毒。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,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。
4、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,病穴及四周喷淋苯菌灵可湿性粉剂、多硫悬浮剂、治萎灵水剂等药剂,隔半个月喷一次,连续2-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