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蕉

欧亿ouyi(中国) > 作物种植管理 > 瓜果 > 香蕉

叶斑病

病害名称: 叶斑病 别名: 分类: 真菌病害


病状:

主要为害叶片,受害蕉叶干枯,明显减少叶片光合作用面积,导致植株早衰,果实生长不良,造成减产30%-50%。此外,病株的果实品质欠佳,不耐储藏,易腐烂。常见的有褐缘灰斑病,灰纹病和煤纹病3种。

褐缘灰斑病:叶片上出现长椭圆形的褐色病斑,较小,分散,病斑初见于叶背,分生孢子座也见于叶背。

灰纹病:病斑常见于叶缘,圆形或近圆形,较小,后期融合成大斑,,叶缘呈波浪纹干枯。

煤纹病:病斑多见于叶缘,短椭圆形,几个叶斑相连形成较大叶斑,有明显轮纹。先发生于老叶,蔓延至上部嫩叶,病斑背面有深色霉状物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
发病条件:

1、高温多雨高湿利于发生。

2、种植密度过大,偏施氮肥,排水不良的蕉园发病严重。

3、矮秆品种品种抗病性较差,发病重。

侵染循环: 

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寄主病斑或病株残体上越冬,叶斑病的侵染源来自田间病叶。春季,越冬的病原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随雨水传播。每年4-5月初发病,6-7月份高温多雨季节病害盛发,9月份后病情加重,枯死的叶片骤增。

防治方法:

1、每年立春前,清除蕉园的病叶、枯叶并烧毁,减少初侵染源。在香蕉生长期间最好每月清除病叶1次。

2、控制种植密度。

3、不偏施氮肥,重视磷、钾肥的投入。

4、雨季及时排水,降低蕉园小环境的湿度。

5、药剂防治:丙环唑、甲基硫菌灵、多菌灵、戊唑醇、腈菌唑、烯唑醇等,每隔20天左右喷1次,注意交替用药,以防病菌产生抗药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