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

欧亿ouyi(中国) > 作物种植管理 > 粮食 > 小麦

麦秆蝇

虫害名称: 麦秆蝇 别名: 无 分类: 黄潜蝇科


危害:

以幼虫钻入小麦等寄主茎内蛀食为害,初孵幼虫从叶鞘或茎节间钻入麦茎,或在幼嫩心叶及穗节基部1/5-1/4 处呈螺旋状向下蛀食,形成枯心、白穗、烂穗,不能结实。由于幼虫蛀茎时被害茎的生育期不同,可造成下列4 种被害状:(1)分蘖拔节期受害,形成站心苗.如主茎被害,则促使无效分蘖增多而丛生,群众常称之为"下退" 或"坐罢";(2)孕穗期受害,因嫩穗组织破坏并有寄生菌寄生而腐烂,造成烂穗;(3)孕穗末期受害,形成坏穗;(4)抽穗初期受害,形成白穗,其中,除坏穗外,在其他被害情况下被害整完全无收。


生活习性:

生活史在华北春麦区,内蒙古等春麦区年生 2 代,冬麦区年生 3-4 代,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春麦,第二代幼虫在寄主根茎部或土缝中或杂草上越冬。各代各虫态发生期依地区而异。成虫喜光,干早晚及夜间栖息于叶片背面,一且多在植株下部。晴朗之日 10 时左右,阳光较强,气温升高,开始大量活动,在麦株顶端附近飞舞。拔节、孕穗期是小麦易受麦秆蝇为害的危险生育期,进入抽穗后着卵显著减少,而且幼虫入茎后也不能成活。一般早、中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受害轻,同一品种由于运期早播等措施前期生长快的受害也较轻。一般小麦生长茂密的麦田,通风透光较差,湿、温系数较高,不适于麦秆蝇生活,诱导麦株产生抗虫能力,成虫密度较低,着卵较少,受害较轻。生长稀疏的麦地则相反。

防治方法:

(-)农业防治 1.加强小麦的栽培管理因地制宜深翻土地,精耕细作,增施肥料,适时早播,适当浅播,合理密植,及时灌排等一系列丰产措施可促进小麦生长发育,避开危险期,造成不利麦秆蝇的生活条件,避免或减轻受害。 2.选育抗虫良种有关科研单位、良种场和乡、村科研实验站,应加强对当地农家品种的整理和引进外地良种,进行品种比较试验,选择适应当地情况,既丰产又抗麦秆蝇、抗锈、抗逆的良种。对丰产性状好但易受麦拜蝇为害的品种,则需经过杂交培育加以改造,培育出适应当地生产需要的新良种。 3. 加强麦秆蝇预测预报,冬麦区在3 月中下旬,春麦区在5 月中旬开始查虫,每隔2 -3 天于10 时前后在麦苗顶端扫网200 次,当200 网有虫2-3 头时,约在15 天后即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,是第一次药剂防治适期。冬麦区平均百网有虫25 头,即需防治。 

(二)药剂防治 根据各测报点逐日网扫成虫结果,在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并达到防治指标,尚未产卵或产卵极少时,据不同地块的品种及生育期,进行第一次喷药,隔 6~7 天后视虫情变化,对生育期晚尚未进入抽穗开花期,植株生长差,虫口密度仍高的麦田续喷第二次药。每次喷药必须在3 天内突击完成。 当麦秆蝇成虫已达防治指标,应马上喷撒2.5%敌百虫粉或1.5%乐果粉或1%1605 粉剂,每667m2 1.5kg。(5)如麦秆蝇已大量产卵,及时喷洒36%克螨蝇乳油1000-1500 倍液或50%1605乳油4000倍液或80%敌敌畏乳油与40%乐果乳油1:1混合后对水1000 倍液或10%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00 倍液、25%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,每667m2 喷对好的药液50-75L,把卵控制在孵化之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