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生
欧亿ouyi(中国) > 作物种植管理 > 棉油 > 花生
花生白绢病

病害名称:花生白绢病 别名: 花生白脚病 分类:真菌病害
症状:
主要为害茎部、果柄及荚果。
叶片发病:初期枯黄,边缘焦枯,最后枯萎而死。
根茎发病:基部组织软腐,呈纤维状,表皮脱落,严重的整株枯死。
果柄和荚果发病:长出很多白色菌丝,呈湿腐状腐烂。湿度大时可见白色绢丝状菌丝覆盖病部和四周地面,后产生油菜籽状白色小菌核,最后变黄土色至黑褐色。。
发病条件:
1、温度生长范围8~40℃,在42℃下虽不能生长,但48小时后还能保持其活力,最适31~32℃。温度下降至-10~-2℃时能杀死菌丝体及发芽的菌核,但不能杀死休眠中的成熟菌核。
2、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1.9~8.4,最适pH5.9。
3、菌核在干燥土壤或干枯病株上存活时间较长,而在潮湿情况下,存活时间较短,在土壤深处菌核存活不超过一年。
4、病菌在田间靠流水或昆虫传播蔓延。高温、高湿、土壤粘重、排水不良、低洼地及多雨年份易发病。雨后马上转晴,病株迅速枯萎死亡。连作地、播种早的发病重
侵染循环:
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,可以存活5~6年,大部分分布在1~2cm的表土层中。以菌核在2.5cm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,在土中7cm处几乎不发芽。翌年菌核萌发,产生菌丝,从植株根茎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,也可侵入子房柄或荚果。种子也可带菌。
防治方法:
1、选种抗病品种;实行轮作;及时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和病株残体,减少菌源;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增强植株长 势。
2、播种前种子处理:2.5%咯菌腈悬浮种衣剂、5%氨基寡糖素水剂进行种子处理。
3、在花生下针期,可用下列药剂: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、50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喷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