芹菜

欧亿ouyi(中国) > 作物种植管理 > 蔬菜 > 芹菜

芹菜灰霉病

病害名称: 芹菜灰霉病 别名: 西芹灰霉病 分类: 真菌病害


病状:

芹菜灰霉病是近年棚室保护地新发生的病害。一般局部发病,开始多从植株有结露的心叶或下部有伤口的叶片、叶柄或枯黄衰弱外叶先发病,初为水浸状,后病部软化、腐烂或萎蔫,病部长出灰色霉层,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长期高湿、芹菜整株腐烂。    

  

发病条件:

1、种植密度大,通风透光不好,发病重;

2、氮肥施用过多,植株过嫩,抗性差,易发病;

3、土壤黏重、偏酸;多年重茬,田间病残体多,易发病 ;

4、田间管理粗放,缺肥、缺水和植株生长不良等情况下发病重;

5、大棚栽培的,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,湿度过大,易发病;

6、地势低洼积水,排水不良,土壤潮湿易发病,温暖、高湿、多雨、多雾、重露、日照不足易发病。

侵染循环: 

灰葡萄孢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。翌春条件适宜,菌核萌发,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,借气流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,萌发时产出芽管,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,发病后在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,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。

防治方法:

1、保护地芹菜采用生态防治法,加强通风管理。具体做法为变温管理:即晴天上午晚放风,使棚温迅速升高,当棚温升至33℃,再开始放顶风,31℃以上高温可减缓该菌孢子萌发速度,推迟产孢,降低产孢量。当棚温降至25℃左右,中午继续放风,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5~20℃;棚温降至20℃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,夜间棚温保持15~17℃;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。

2、浇水宜在上午进行,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,严防过量,每次浇水后,加强管理,防止结露。

3、药剂防治: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洒腐霉利可湿性粉剂、灭霉灵粉尘、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等药剂,隔7~10天1次,共3~4次。所用药剂要注意轮换或交替及混合施用。